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,是一年的结束,亦是下一年的开始,所谓“春生,夏长,秋收,冬藏”,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。对人们来说,任何季节都应该保持健康,现在是冬天,开始保持健康吗?健康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非常重要的内容,特别是老年人应该更加注意健康,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注意方法,有点粗心,会使健康适得其反。所以问题是,老年人如何在冬天保持健康?
冬季老年人需要预防的高发疾病
1、心脏病
在冬天,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,因此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。天气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,血压增高,供血不足,因此容易出现心率失常、心绞痛,并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。
2、脑血管疾病
老年人由于本身的衰老,血管出现硬化,弹性变差,寒冷、劳累、情绪变化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,导致供血不足,大脑出现缺氧状况,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,俗称“中风”。一般来说,中风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,也就是脑栓塞和脑出血。缺血性中风的早期症状有突发眩晕、突然间半侧脸、身体麻木、无力等,也有患者看东西重影(复视),频繁打哈欠。有的患者这些症状会在24小时内消失,医生称其为“小中风”。
3、呼吸道疾病
入冬后气温会明显下降,流感病毒会更加活跃,进入冬季,老人在家常会关门堵窗,室内空气流通差,细菌和病毒就更容易侵入。天气转冷人们自然会减少户外运动,抵抗力也随之下降,如果不注意保暖,很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,使哮喘、气管炎等旧病复发。
4、神经系统疾病
每年入冬天气突然转冷时,面瘫患者都会骤增,而且老年患者比例比较高。冬季天气感冒患者增多,而感冒是面部神经麻痹的一个主要诱因,甚至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面部神经麻痹后遗症。在寒冷的冬天,帕金森病也容易复发,据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老人患帕金森病的比率约为1%,患病人数在200万以上。
5、心理疾病
冬天的时候,老人很容易出现惆怅,如果长期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,就会觉得消沉、无助、无聊,久而久之就会得心理疾病。
冬季老年人健康知识指南
1、起床要暖
冬季是冠心病、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期。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。因此,中老年人在每日起床时,要以“缓”为要,牢记这3个“半分钟”: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;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;再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,然后再站起来走动。
2、吃点“白食”
立冬后,北方家庭多开始供暖,南方多使用空调,环境愈加干燥,许多人皮肤变得干燥、皲裂、脱皮,出现瘙痒。对此,除了要及时涂抹油性的润肤霜外,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内“润”。中医认为“肺主皮毛”,解决冬季皮肤瘙痒等问题要从肺入手。常吃白色食物,如白木耳、花生、白果、山药、胡桃仁、百合等,能健脾润肺、养血润肤、缓解干燥。
3、加一杯水
冬季天气寒冷、干燥,再加上室内温度不低、蒸发量大,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,很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,进而诱发脑卒中等意外。建议晨起和夜间都喝杯温水,小口小口喝下。睡前喝200毫升水,有助于降低血黏度;起床后喝200毫升水,能稀释血液。
4、多晒太阳
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常晒太阳能补充人体阳气。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提出“背日光而坐”。背梁得有微暖,能使遍体和畅,此法尤其适用于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。
5、注重饮食调理
老年人在冬季的日常膳食应以温、补为主,宜吃一些高热量、高蛋白的食品,合理安排一日三餐,做到荤素夹杂,以增加营养、增强御寒能力。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:忌多,少吃多餐,忌暴饮暴食。饮食过多,会使胃肠发生急性扩张,引起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;忌硬,人到老年,牙齿松动,消化功能低下,食物宜切碎煮烂,忌进食过硬食物;忌偏食,老年人饮食应多样化,合理搭配食物,注意补充些含铁、钙丰富的食物;忌寒,老人体多阴虚,不喜寒,饮食宜热,可暖胃养身,尤其在寒冷的冬天。
6、适当体育锻炼
在冬季老年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,这对增强体质、防病保健大有裨益。在晴朗少风的天气适当户外活动可预防疾病,提高御寒能力,但是要注意运动的量和方式。冬季不宜空腹锻炼,尤其在清晨刚起床时,否则可能因低血糖和心脏疾病而猝死。冬季不宜骤然进行锻炼,应在锻炼前先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,以防韧带和肌肉扭伤。锻炼时选择比较柔和的方式,比如太极拳、散步,健身操等,不宜参加剧烈活动。身患哮喘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中风的病人慎做耐寒锻炼,因为寒冷易导致这些病急性发作,引起危险。
冬季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老年人在保暖、饮食、运动、睡眠、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。只有坚持这些好习惯,才能帮助老年人在冬季保持身心健康,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。同时,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,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、健康、快乐的冬季。希望老年朋友们身子骨硬朗,心里暖洋洋,吃好穿暖多锻炼,每天都乐呵,身体倍儿棒过寒冬!